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www.cfxiaoshuo.com

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 第34节(1 / 2)

23 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43页。

24  “神经症人格”是一个现代心理学术语,不是疾病“神经病”,而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格中的焦虑、脆弱、偏执、强迫、冲动、追求完美或极度自卑等表现。显然,我们无法对王莽进行临床诊断,只能通过史料进行分析和猜测。

25  彭卫、杨振红:《中国风俗通史(秦汉卷)》,第437页,上海文艺出版社,2002。

26  《论语·子路》。

27  对此论题的研究,陈壁生《经学、制度与生活:〈论语〉“父子相隐”章疏证》集大成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0。

28  《汉书·宣帝纪》,第251页。

29  柏拉图:《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》,严群译,商务印书馆,1999。

30  这应是当时很多人的看法,班固在《汉书》中重述了这个事件,将其引导为王莽的虚伪残忍,缺乏人性,这是基于王莽败亡之后的追溯,应与这个事件发生时的舆论不太一样。

31  《汉书·王莽传》,第4043页。

32  连锁信的案例,见吕宗力:《汉代的谣言》,第27页,注3,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1。

33  《汉书·哀帝纪》,第343页。

34  自长安至新都,约500公里。

四、拨乱反正

18王莽四处碰壁

王莽与长安暌违三年,进城后,形容枯槁但仪礼齐备地拜见了姑妈王政君。其情其景史书无载,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,人伦隔绝一向是大悲大痛之事,家庭成员的某一次远离很大概率就是死别,所以不难想象姑侄二人重见之时的悲欣交集。

王政君可能会安慰王莽:你人能回来就好,过几天平阿侯王仁也会回来 1 。如今王氏家族虽然百事凋零,但人丁还算兴旺,不管怎样天下是刘氏的,王氏只要努力维系住富贵的局面,能善终就行,不必再折腾了。

王莽知道,现在王氏家族里还能出入禁省的,只有担任侍中的堂弟成都侯王邑,以及王谭的儿子王闳、王去疾,后面这两位和王莽关系一般。

与在新都国时一样,回到长安的王莽仍然闭门不出。他已四十五岁,在汉朝已属老人;刘欣才二十几岁,年富力强。以当时情形推测,王莽会死在刘欣前面,重返政坛的希望渺茫。因此,很难想象此时王莽有当天子的念想。

侍中、成都侯王邑则频频造访堂兄王莽的宅邸,他是汉成帝时期大司马王商的儿子,为人果断,富于冒险精神,也有些军事才干。此外,王邑还有个显著特点,就是极为服膺王莽,甚至是崇拜。多年以后,王邑将成为新朝的顶梁柱,数次挽救王莽于危亡之中;也将在昆阳大战中败给刘秀,最终与王莽一同死于非命。

王邑分析,王莽出仕的障碍主要是没有重量级人物的举荐,虽然有一批儒学人士和朝野名流极力呼吁王莽复出,但这类舆论只会增加皇帝对王莽的疑窦。因此唯一能借助的力量就是王政君,这个面子刘欣总是会给。但王政君已经表示过王氏家族的目标是善终,王莽很扎眼,不必再出仕。所以,她不太可能为王莽求情。

身为侍中,王邑发现刘欣与王政君之间几乎没什么直接往来。除了重大礼仪的需要甚至很少见面。他自告奋勇,对刘欣谎称是转达太皇太后的意图,希望王莽能恢复特进、给事中的职位待遇,从而可以列席中央的一些重要会议,并有资格出入禁中。

班固后来记录说:

哀帝复请之,事发觉。太后为谢,上以太后故不忍诛之,左迁邑为西河属国都尉,削千户。 2

王邑敢假冒王政君的名义向皇帝为王莽求官,有两个条件:一是确信王政君不会帮忙,因为王政君如果能帮忙,王邑断不会走这步险棋;二是确信刘欣不会怀疑和追问,但事实相反,刘欣听说后,专程去见了王政君表示同意,王政君却说对此毫不知情。

所以,刘欣应是识破了王邑的意图,故意告诉王政君,让她自己处理。亲侄子假冒自己的旨意,令王政君陷入两难,不处理是徇私枉法,处理又于心不忍,只得屈尊向刘欣道歉,请求宽恕王邑。王邑矫旨欺君是可以视作谋反的,如果刘欣就此杀了他,能显示帝国法制的威严,但赦免他却更能显示皇帝的至高无上。刘欣要的本不是王邑和王莽的性命,而是借此让王政君难堪,彰显自己的权力,所以他赦免了王邑,没有剥夺其爵位,只是将他逐出禁省,贬谪到西部边境做了属国都尉,这是一个职能与郡太守相似的官职,主要负责管理边境的少数民族事务,是个苦差事。

王邑被逐,说明刘欣不想起用王莽,但王莽依然幻想着重返政坛。他或许认为,这件事情主要坏在王邑“矫旨”上,而且索要的是恢复特进和给事中的待遇。如果能光明正大地担任普通的公卿职位,皇帝未必不会答应。

等了很久,王莽终于等到一个机会。他担任大司马时期的大司空、泛乡侯何武,在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