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大的礼乐声中,李明月接过传国玉玺。
象征至高无上的王权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来到既定的终点。
朝堂上的新人旧人此刻尽在,花开花落,王朝更迭,与他们的姓名息息相关。
西楚如何,大周又如何,一朝天子一朝臣,他们只要活着。
至于建功立业,名垂青史,不过是不可奢求的点缀。
新帝转身刹那,十二旒冕上的玉藻簌簌作响。
≈ot;众卿平身。≈ot;
苏珏站在百官之首,因为李明月的特许,他不用行任何跪拜之礼。
可苏珏没有逾矩,君臣有别,他不愿做那众矢之的。
他抬头看向高台上的李明月,与那年临江初遇的少年判若两人。
或许是他癔症,他觉得李明月越来越像李书珩。
而这一刻他是真正的登临天下,就好像李书珩还在一般。
之后,李明月如前世一样,他册立李安甫为太子,按察使苏珏为丞相,授太子太傅衔,并加封平阳侯,所享食邑与天子同尊,另赐雍州为其封地。
而平阳侯的妻子楚越追封开国将军,苏珏的弟子张怀瑾官入兰台,撰写史书,其手下沈梦溪为禁军统领,许攸入太医院,为太医院之首。
陶庄,木风,桂平等人各有官位封赏。
剩下的诸侯各回各州,待重新划分封地,镇守一方,拱卫王城。
至于金氏胡人,因勤王有功,自大周立国便为友邻之邦,永世交好。
数道封赏的旨意依次发出,在朝野引起不小的波澜。
无外乎是讨论新帝对丞相苏珏的恩宠,谁人不知,新帝曾经的封号便是平阳侯,只此一项,便足以看出新帝对丞相是多么看重,更不用说新帝对其党羽的恩赏。
“苏爱卿,走上前来。”
李明月的声音众人的种种心思,一时间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珏的身上。
“臣领旨。”
苏珏从容不迫的走上前去,并从李明月的手中接过相印和王侯印鉴,鎏金匣底的蟠螭纹分外奢华。
见此,李明月被十二旒冕遮住的面容微微一笑。
就在苏珏转身的刹那,红色蟒袍广袖扫过丹墀,露出内里一截素纱中单。
眼尖的臣子认出这是天子惯穿的款式,寻常臣子难有如此殊荣,而且袖口还绣着金线织就的竹纹。
那人暗自思忖,直觉怕是一代权臣即将登上大周的舞台。
登基大典后,宫灯次第亮起,旧朝覆灭,新朝初立,合该有一场盛大的宴会。
苏珏被安排在李明月的下首,他望着琉璃盏中晃动的酒液,恍惚看见楚云轩焚身时的火影。
胡人献上的夜光杯盛着江南新贡的荔枝酒,即便不知内心真假,众人表面上是言笑晏晏。
觥筹交错中,李明月亲自为他斟来梨花酿,这是极大的尊荣。
百官无不艳羡。
“谢陛下。”
苏珏起身谢恩,态度恭谨。
李明月又亲自扶他起身,然后吩咐宫人给苏珏换上与他同样的菜式。
这般的恩宠,实在少有。
再后来,夜宴越发顺利融洽,苏珏喝了几杯李安甫等人递过的热酒。
酒过三巡,苏珏的面色也逐渐红润,嘴角弯起时,李明月好似回到了当年梁州的惊鸿初遇。
那时的苏先生是那般出尘飘渺,现在又多了一丝凡尘烟火气。
御座上的李明月淡然一笑。
一切与前世无异。
第249章 谓我何求
大周新元历初年, 早春三月。
长安城楼高耸入云,不输当年西楚煌煌。
李明月穿着玄色长袍,凌风而立, 黑沉的色泽衬得人越发瘦削。
他仰头望天,忽而闭上眼,像一尊雕像, 无声地向神祈祷。
风雨飘摇的岁月里, 时间如白驹过隙, 世人只能在史书里窥见一隅--殷商大厦倾颓, 赫赫大周崛起;已经薨逝的两位先王贤明济世,如今的周灵王励精图治。
而在盛大浩瀚的历史洪流面前,没有人会在意一片孤舟的去向。
更无人知晓, 已是人间至尊的李明月还有什么因果, 需要虚无缥缈神明的成全。